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吸食毒品是传染病和滋生其他犯罪的温床,而容留吸毒则是对吸食毒品的纵容和帮助行为。2014年以来,阳春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共起诉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53件54人,案件数量与往年相比显著增多,该类案件已成为仅次于贩卖毒品的第二类毒品犯罪案件。
容留他人吸毒带来的严重危害是多方面的,如严重危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间接诱发了大量的违法犯罪,又大大增加了艾滋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在吸毒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以及毒品造成社会财富流失和经济衰退等等。
经分析,可以发现我市今年容留吸毒犯罪呈现几大特点:吸食毒品人数猛增;犯罪人绝大多数有吸毒史、受过行政处罚或有犯罪前科;犯罪人多为无业人员且文化水平不高;提供吸毒的场所较为隐蔽,多为出租屋和酒店宾馆;犯罪人与被容留的吸毒人员多为18-40岁的青壮年;相互容留吸毒,自身参与比例较高。
容留他人吸毒犯罪频发绝不是偶然,通过具体的案件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剖析,不难发现此类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成立门槛过低。根据刑法规定,本罪属于行为犯,即只要有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即构成本罪,容留吸毒的人数和次数的多少,以及容留时间的长短,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因此毒友之间的容留吸毒行为极容易构成本罪。
二、相关部门对出租屋和酒店宾馆的监管不严,实际上也难以监管到位。出租屋和宾馆酒店因其自身的属性,不利于外界对其进行监管,也正因为具备这一属性,导致该二处成为容留他人吸毒犯罪的高发场所。
三、新型毒品和新的制毒方法的出现,成为容留吸毒案件高发的客观原因。近年来,毒品犯罪更加隐蔽,制毒方法简单、携带方便且隐蔽性强,使得制毒、贩毒犯罪难以监控和打击,制毒贩毒的猖獗为容留吸毒犯罪提供了毒品来源,刺激该类案件频发。
四、青少年对毒品,特别是对新型毒品认识不够,是容留吸毒案件高发的主观原因。部分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和叛逆心很强,在他们看来,吸食K粉、冰毒是时尚的象征,能够增进朋友之间的义气,而忽略吸毒及容留吸毒的社会危害性。
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竭尽全力遏制此类案件,打压其高发状态:
一是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查处力度,收紧法律巨网。遏制毒品犯罪必须强化打击力度,增强毒品案件侦办的专业性、机动性和技术性,努力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串;对易提炼制毒成份的原料、精神药品进行严格管控。正是因为公安机关在2014年开展了打击毒品犯罪等六大专项行动,所以才发生数量如此多的毒品犯罪。
二是加强出租房和酒店宾馆等易发场所的管理。加大对涉毒案件高发的酒店宾馆的清查和整治力度,加强对进出这些场所的人员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打击寄生在这些场所内的容留吸毒犯罪,坚决遏制毒品犯罪的发展蔓延。同时应加大对出租房的监管力度,定期通知房屋出租人检查租房人情况,如发现涉毒案件及时报案,使涉毒犯罪活动无处藏身。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开展“六进”活动,将涉毒案例、法律知识编成讲座、公益广告、标语、画报等,利用媒体及司法机关人员讲解等方式,进街道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网络、进电视,营造禁毒氛围,让更多的群众知道什么是涉毒犯罪,不再容留、容忍毒品犯罪。
四是关爱子女、提供优质环境。父母良好的言传身教和温暖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未成年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未成年人误入歧途时,及时加以制止,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步入正轨,远离违法犯罪的泥沼。
五是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素质,同时广开就业门路。政府应继续通过义务教育、职业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方法,提供社会公民的素质,能有效预防毒品犯罪的发生。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无业、失业、待业人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使他们通过正当劳动获取报酬,消除违法犯罪的动机和减少因无事生非犯罪的可能性。